近年来,我国的刀具产业发展非常迅猛,目前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并且有望创造新的历史最高点。统计数据显示,仅上半年国内刀具市场就实现了25%~30%的增长,尽管自下半年增速有所回落,但全年仍可实现15%的增长。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国际刀具市场保持稳定恢复,但年均增长率保守估计均保持在3%~5%左右。总体来看,我国的五金刀具发展兴旺,刀具制作过程中需要模具进行成型工艺,这对我国的模具产业大有裨益。再者我国五金刀具的热力发展,与其强大的市场需求是分不开的。工具分会提供的数据同时显示,2012年我国国产刀具的生产总量达到了350亿元,出口刀具85亿元,同比增长21.4%。按此增速计算,预计2013年刀具消费规模将达到485亿以上。
同时,市场需求庞大是我国刀具行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消费的刺激下,我国的刀具生产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在刀具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的刀具模具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得到提升,将会促进国内刀具模具产业更好发展。
目前金属切削刀具消耗在总体上大致延续了2010年的增长趋势,在总量上有所增长。据测算,我国2011年的刀具消耗大约为390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约13%;其中消耗的国内刀具约为270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尚不足4%;而消耗的进口刀具约为120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约25%.
但是,如果我们从消费结构分析,我们会发现我国国内刀具的消费结构有很多问题。
在世界范围的工业中,刀具消耗的比例大概是:高速钢刀具占35%,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刀具占10%,而焊接硬质合金刀具、整体硬质合金和可转位硬质合金则占了余下部分。
而在我国的刀具产业中却不是这样。根据2010年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的会员企业国内销售情况统计,我国国内消耗的国产刀具中,约69%是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只占到约28%(其余为工具系统、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刀具等)。即使加上进口刀具,在我国的刀具消耗中,有约53%为高速钢刀具,而硬质合金刀具为45%,而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刀具仅占比2%.
金模刀具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指出,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规模的机床消费国和同样是世界第一大规模的刀具消费国,但我们的刀具消费结构甚至无法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的现状是:虽然我们的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和机床产量数控化率都在逐年提高,但从其机床平均售价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我们的数控机床也许还是简易数控在唱主角。这也就是说我国金属切削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这种总体加工水平不高的现状和我们日益升高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的升值趋势,隐藏着使我们的中国制造渐渐失去竞争力的风险,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学者和企业家正在考虑将一些已经移到亚洲的制造企业移回其本土。
例如,如果我们运用含钴的高性能高速钢甚至粉末冶金高速钢来(P/MHSS)代替现在普遍使用的普通高速钢,我们的高速钢刀具制造水平同样能上一个台阶。在欧美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速钢刀具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硬质合金刀具所蚕食。但随着粉末冶金高速钢刀具的问世,高速钢刀具的市场占有率又有所回升。这是因为粉末冶金高速钢刀具与普通高速钢刀具相比,硬度更高、韧性更好、更耐磨损,因此更受用户的欢迎。而由于在某些如高冲击性、大切除量的加工场合应用领域,粉末冶金高速钢刀具比普通的老型号硬质合金脆性小,不易发生碎裂,因此反过来又取代了一部分硬质合金刀具。
以上资料由苏州硕朔五金工具整理发布(www.fondribnikar.com)